外汇天眼查

外汇资讯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辞职后仍留下经济改革重担,“安倍经济学”前景料多舛

2020-09-04 16:07:26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上周五(8月28日)称病辞职,然而,他近8年任期内所贯彻的、旨在复兴日本这一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所谓“安倍经济学”,则依旧是“创业未半”的局面,其未竟事业将交由继任者继续执行。因而,两周后亮相的新任首相人选,就因而格外受到关注。

  而之前安倍的左膀右臂、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目前被视作是呼声最高的继任人选。他本人之前也表示将继续继承推动“安倍经济学”的精神与各项具体操作,并将其发扬光大。而“安倍经济学”的具体措施则包括大规模货币政策宽松、强化财政支出以及经济结构性改革。在目前日本经济仍然受困于疫情的状况下,对上述“三支箭”措施的坚守就变得尤为必要,即使安倍的反对者接任,囿于局势也难以轻举妄动改变之,继续“萧规曹随”在所难免。

  对投资者而言,日本经济政策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稳定和连续,这似乎也可以打消投资者对于日元在此后过快升值的顾虑。事实上,日本历史上领导人更迭一直颇为频繁,像安倍这样能够连续在任八年之久的首相反而是凤毛麟角,所以,面对即使出现的变局,投资者有所顾虑在所难免,但这需要大家回过头来看看,所谓的“安倍经济学”措施本身是否真的具有合理性与可持续性,有否修正甚至被取代的空间。

  分析师就此指出,到目前为止,“安倍经济学”充其量只能说是功过参半,虽然它确实将日本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和2011年严重地震海啸灾难带来的空前困境中拯救了出来,但是其大部分的目标,却至今尚未达成。在安倍于2012接任时,日本经济已经经历了“失去的20年”,在安倍执政的岁月里,虽然日本经济一度恢复增长,但是其峰值规模却仍离安倍所设定的“600万亿日元”GDP总量目标相去甚远。

  不过,分析人士承认,安倍的经济改革措施确实相当程度上改变了该国的经济处境。如果没有“安倍经济学”措施,可能日本政府在今年疫情爆发后所面临的处境会更加糟糕。然而,无论如何,“安倍经济学”的许多成就,却也随着疫情的肆虐而化作乌有。此前IMF曾预计,2020年全年日本经济将面临5.8%的衰退幅度。

  总体来看,安倍经济学中最成功的地方要数其推动日本央行所采取的大规模货币宽松措施。日本央行采取的诸如大规模资产购买及收益率曲线控制等非常规性货币政策措施被证实在相当程度上有效,阻止了通缩风险恶化,被成为其他多国央行当前效仿的样板。而这些措施也起到了提振股市走势并打压日元汇价的双料效果,从而也令依赖出口市场的日本央行获利颇丰。在安倍的任何内,日资大企业通过扩大其海外业务,大大提升了盈利水平。

  然而,大企业增加的利润却没有转化成薪资的增长,从而令日本家庭支出表现依旧低迷,使其经济仍面临内需不足的困境。这意味着“安倍经济学”并没有解释收入增长停滞这一棘手难题,这反过来也让日本央行的2%通胀率目标成为了空中楼阁,仅仅是结束通缩并不能彻底解决日本经济的多年痼疾。而今年,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则令内需进一步受挫,导致日本全境通胀率再度掉回负区间。

  与此同时,“安倍经济学”的另一项措施则是增加政府开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这却与其实现财政盈余,并在长期期限缩减政府负债规模的终极目标相矛盾。在今年疫情来袭之后,财政赤字问题就变得更加难以令人揪心,赤字进一步大幅膨胀料在所难免。

  而在疫情暴发前,日本政府负债水平已经超过了GDP的200%,主要工业化国家中无出其右者,专家因此担心,债台高筑的状况终将限制日本政府的财政支出能力,并反过来制约该国的经济增长动能。这势必将是日本未来的首相们首先要处置的燃眉之急。

  此外,在经济结构改革方面,安倍首相在劝说企业界采取改革行动,并增加妇女、高龄者及外籍劳工在就业市场的比例以缓解劳动力供给日益不足的局面中,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是在关键的结构性改革目标,即提振生产率增速这一点上,却依旧存在欠缺。事实上,安倍晋三一直没有把日本国内尾大不掉的公务员机构列为最有必要改革的目标,这令国民感到沮丧和失望,在今年的疫情当中,公务部门的低效率和尸位素餐更是加剧了病毒的传播,也令安倍政府的支持率受到严重拖累。

  综上所述,无论如何,安倍晋三的继任者都将面对沉重的压力,去进一步完成其留下的工作,修复日本仍然千疮百孔的经济,从而提振经济增长率,并让民众恢复信心。否则,他们可能重蹈安倍之前好几任首相的覆辙,成为又一批在这个职位上难以坐热屁股的匆匆过客。